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新闻预览

2010年中国陶艺最被关注的十位人物

文章来源:《中国陶瓷》艺术版 2011.01
1:“充满传奇的人”——韩美林


    2010年7月8日,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主任韩美林在第二届全国陶艺大会上的讲话谈到,全世界最先进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陶瓷设计,陶瓷艺术是全人类最让人亲近、热爱的综合艺术,陶艺是全国人民的艺术等观点,受到与会陶艺家的赞同。2010年7月18日,韩美林为本刊物题词:“泽古溉今”,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韩美林是一位多门类艺术的开创者,其创作涉猎广、造诣深、成就高,特别是他对陶艺创作具有真知灼见,并且创作了大量的陶艺作品。
    著名画家、作家冯骥才这样评价他:真的很难想象一个艺术家可以有那么大的成就,能有那么大的创造力。他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中国美术馆创作3000件作品,实在令人钦佩。而且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新”的,我崇拜他,我是他的“粉丝”。(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试刊号《“美林壶”说》)


2:把瓷艺做成世界名牌的大师李游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上海汉光企业董事长、总设计师李游宇呕心沥血研创的汉光瓷于2010年4月26日在南宁荣获“中国元素十大奢侈品品牌”奖。同年,汉光瓷还荣获“中国高端日用瓷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李游宇是一个注定要改写中国当代陶瓷史的人,一个让中国陶瓷重新领先世界的人。他的汉光瓷已被国内外公认为一举超越历代官窑,达到当今世界陶瓷的最高水准。(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试刊号《李游宇:把陶艺做成世界名牌的大师》)

3:“中国白”创新之父陈仁海


    2010年,为迎接上海世博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仁海创作的大型瓷雕《世博和鼎》,被选为福建馆的镇馆之宝。陈仁海被誉为当代“‘中国白’创新之父”。他的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收藏。2008年,他首创的中国白嵌中国红瓷雕《人和寿长》,被中国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和奥委会主席罗格。2009年,他创作的女性瓷雕《圣洁之灵》,由国家主席胡锦涛赠送给西哈努克亲王。(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试刊号《陈仁海:问鼎世博的德化“瓷王”》)


4:“紫砂奇人”葛军


    2010年,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葛军创作的“世博印象”紫砂组壶,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受到中外游客的赞赏。葛军的作品先后获国家级金奖23项(次),申报国家专利近200项。多件作品被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定为国际交往礼品。他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2005年,葛军为一百位将军创作了“将军壶”。2009年又为一百位将军创作了第二款将军壶——“军魂”紫砂壶。(相关报道见本期《民族文化精髓在指间律动》)

5:“瓷绘全才”大师张松茂


    2010年,张松茂创作的瓷板画《三顾茅庐》以1300万人民币成交,再次刷新我国当代单件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时代。瓷绘全才张松茂于1959年获“陶瓷美术家”称号,1988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
    瓷坛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评价说:“张松茂大师艺术修养高,技艺很全面,花鸟、人物、山水、雪景,什么画面都能画:边脚、书法、题款、填写、样样精通;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他都擅长,是个瓷坛全才。即使到了晚年,画的工笔粉彩,依然精细入微,确属难得。”

6:“新语境陶艺”教授朱乐耕


    中国艺术研究所陶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朱乐耕的“新历史语境——朱乐耕陶艺展”于2010年11月16日在巴黎开幕。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刘海星、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少平以及许多法中艺术家及友人应邀出席。
    朱乐耕用泥土创造的艺术让观众叹为观止。每件作品的造型、意境、韵味、色彩均令人回味无穷。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陶瓷美术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创新飞跃。这一精彩的展览凸显了朱乐耕是一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大师。
    此次展览由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主办,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承办。旨在向法国公众推介最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展览于11月16日开幕,历时3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朱乐耕于2003年在韩国麦粒音乐厅用陶瓷装饰的回音壁,引起轰动。

7“新闻瓷绘画”倡导者藤町


    新闻瓷绘画运动倡导者藤町的艺术方向是寄希望以陶瓷为基础材料、以“不断去工艺化”、以在坯体上直接绘画并无需要在施釉等复杂的制作工艺,“将彩、釉、泥等釉层关系和工艺形式解降为零”的创始创烧为理论基础,将陶瓷绘画发展成为一种中国特有的视觉艺术门类。
    藤町指出:“新闻陶瓷绘画是以平面的陶瓷坯板为载体,以陶瓷绘画为标准的色谱系为基础,以水和其他溶剂为调和剂,以金属氧化物为色剂,以瓷土或其他为添加剂, 在平面陶瓷载体上直接进行创作,并经过烧造成瓷的一个画种。”(相关报道见本期《花落成泥出新藤》)

8:石湾陶“线塑”开拓者黄志伟


    新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人、石湾陶“线塑”开拓者黄志伟创作的陶塑《青春年华》获2010年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黄志伟在创作中博取古今,在结合其他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大胆吸取中国画的线描“十八法”与汉代、现代块面结构神髓交融,运用现代表现手法,创造出陶瓷新发——“线塑”,突破普通雕塑的的固有程式,灵活自如地发挥陶泥线条特有形态风韵,以泥条的“线”来塑“面”、“形”、“神”,工意结合,新颖别致,使作品神韵突出,开辟了现代石湾陶塑表现技法的新天地。(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试刊号《黄志伟:石湾陶“线塑”开拓者》)

9:“高温颜色釉装饰工艺”创新者李菊生


    2010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十年法制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其中一位颁奖嘉宾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菊生。他将捐赠10万元给获奖的“全国法制人物”郑宜栋的村里修路。
    2010年,李菊生创作的巨型瓷板画《唐人马球图》成为广州白云机场靓丽的风景线。
    李菊生创新的“高温颜色釉装饰工艺”,在艺术陶瓷的发展历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这种技术大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语汇和表现手法,使艺术陶瓷的装饰效果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10:“杰出艺术成就奖”获得者胡忠胜


    2010年12月,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影响中国——第11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景德镇美术馆馆长胡忠胜荣膺“杰出艺术成就奖”。
    近年来,胡忠胜在陶瓷艺术领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借鉴中国国画六法,提倡瓷艺六法,为完善陶瓷理论作出重大贡献。他还积极筹资400万元建设浮梁一中、蛟潭一中的两座“玉茗楼”,大大改善了学生的饮食和生活环境。

版权所有 ( C ) 中国陶瓷美术馆 海上国际 Tel:013879868977 E-mail:Sourcey90@163.com 沪ICP备00512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