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窑中烧制的瓷器必须用坚固的、被称作匣钵的圆柱形粘土容器加以保护。这些匣钵可以使用三到六次,然后成为堆积在河岸上的废料。放进匣钵时,每一件瓷器都是置于一块小而圆,且撒有稻草灰的粘土片上。这样可以防止瓷器和匣钵粘连。
景德镇窑炉的燃料有两种:稻草和木柴。人们也尝试过煤炭,但发现它发的烟会使得瓷器变色,因此也就中断了使用。稻草则只用于烧造较粗劣的瓷器。
燃料问题非常严峻,只有尽最大的努力才能保证木柴的供应安全。附近的山丘早就被砍伐殆尽,木柴必须用河船从通常远至200或300英里的地方运到景德镇。堆满高高的稻草、几乎要侧翻到倾覆点的船是沿河常见的景观。运载木柴的船也是随处可见。
这些窑炉是一个巨大的、蛋形的褐色砖窑,长50英尺,最高点高12英尺。由于高温,窑炉和烟囱都必须每年重建一次。每一件瓷器都被精确地放置在窑炉中,并根据其烧熟所需的温度进行排列。窑顶只能放置某些特定器类。
窑炉装满后会完全用砖封砌起来,整个炉子的温度保持在1600到2000摄氏度之间,通常持续一天一夜,然后让窑冷却,并在适当的时候取出瓷器。一座窑通常足够大到可以维持九到十个工厂的运转。
如果除了釉下彩绘外没有其它装饰,整个过程就算完成了。但如果需要使用更精细的色彩,则会在较小的窑中进一步烧造。在进行其它装饰时,画工们通常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就像我们在这座城市最大的工厂里曾饶有兴致地看到的一只绘有五伦图的漂亮花瓶一样。
瓷器按照形状分类
我们发现瓷器在这按照形状分类,列举如下:"yuan c’chi"(圆器),或者叫圆形器,包括杯、碗、碟,和盘;"tsoc’chi"(琢器),或者叫不规则圆形器,包括茶壶、花瓶,和小而平的墨水和颜料盒;"tiaohsiang"(雕镶),或者叫不规则形器,比如瓷画、雕塑、以及树和其它拟物造型。
制造过程的一个有趣特点是:工厂也根据其生产的器物形状进行分类,也就是说,王先生只生产圆形器皿,或者他甚至可能只生产碗,而李先生的工厂则完全致力于生产茶壶。
例如,我们在城市东部的福建会馆周围,发现有大约二十个福建家庭将全部时间投入到制作人像和雕像上,如武圣、观音、福寿禄三星、以及和合大仙。当中,我们还注意到有一些春宫摆件。
景德镇只有江西瓷业公司一家工厂生产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它是几年前由一些有名望的股东以现代方式组建的。没有外国人以任何身份参与。当今,我们听到很多关于中国人经商无能的说法,但这家公司的成功-其获得了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最佳瓷器展的大奖,似乎表明他们有一定的商业能力。

瓷器搬运的方式

批量制作茶壶

陶工和他的半成品(几乎大到可容阿里巴巴四十大盗们藏身!那些“天方夜谭”中出名的大罐也许就是景德镇生产的,因为中国的这个瓷业中心早在公元220年就生产这类器物了)

瓷器街旁高高堆放的廉价瓷器

陶工们的失误(巨量的有缺口和有瑕疵的瓷器和破碎的日用瓷在景德镇的河岸旁堆积如山)